附近3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本地同城100元快餐服务,51栖凤楼茶楼论坛最新消息,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

top
我的从医路
首页新闻动态我的从医路
我的从医路——回望初心谈感想 | 黄华鑫:身残志坚,圆梦执着
来源:

我叫黄华鑫,是遵义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超声医生。自 1999 年 10 月踏上从医之路以来,二十余载春秋,我以残缺之躯扎根基层,用执着与热爱书写着一名超声医生的平凡与坚守。这条路上,有辛酸苦楚,更有温暖感动,而支撑我走下去的,是刻进骨子里的信念:当一名好医生,做乡村振兴路上的健康守护者。

一、苦难催生出的从医初心:让希望在苦难中萌芽

我出生在虾子镇兰生村偏僻而贫寒农家,幼年时的贫困与艰辛,如同一道深痕刻进生命里。家人患病时的无奈、邻里乡亲的帮衬,让我早早尝尽人间冷暖,也在心底埋下一颗种子:如果我能成为医生,一定能让更多乡村百姓少受病痛折磨。尽管成长路上,身体的残障曾让我饱尝孤独与自卑,但好心人伸出的援手、党和政府的关怀,让我坚信:苦难终会过去,而爱可以传递。这份信念,不仅是我当时报考遵义卫校的源动力,更成为我后来投身脱贫攻坚、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底色。

二、扎根基层的 “点单式” 坚守:构筑乡村健康防线

初到虾子镇中心卫生院时,简陋的条件、有限的设备,并未浇灭我的热情。我深知,基层医疗是乡村振兴的 “健康基石”—— 只有村民健康有保障,产业发展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才有根基。为了提升 B 超诊断技术,我白天跟着前辈实操,夜晚抱着专业书籍钻研,把每一次诊断都当作 “练兵场”。如今,我的超声诊断水平达到二三级医院标准,不少患者跨镇慕名而来,甚至出现 “非黄医生不看” 的 “点单式” 就医现象。这不仅是患者对我的信任,更是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认可。

记得一个暴雨如注的深夜,睡梦中的我接到急诊电话:一位 80 多岁的老人突发腹痛,坚持要等我作超声诊断??醋爬先艘蛱弁磁で拿嫒?,我顾不上行动不便,踩着积水冲进医院。B 超显示老人腹腔积液,结合病史考虑消化道穿孔?需立即住院手术治疗。我全程陪同办理手续,直到老人转危为安。家属哽咽着说:“您救的不只是一位老人,是我们整个家啊!”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:在基层,一个好医生能守住一个家庭的希望,而无数个健康家庭,正是乡村振兴的最小单元。

三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:做健康防线的 “摆渡人”

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?!?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我始终坚守在健康保障一线。脱贫攻坚期间,我走村入户为因病致贫家庭建立健康档案,协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让 200 余户贫困户告别 “小病拖、大病扛” 的困境。如今乡村振兴号角吹响,我又主动参与 “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工程”:每年定期到村卫生室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,同时为村民开展慢性病筛查;参与组建 “乡村健康宣讲队”,走田间、进院坝,用方言科普高血压、糖尿病防治知识;针对留守老人、儿童等重点人群,定期上门随访。

640.webp (5).png

我常说:“乡村要振兴,健康得先行。如果村民因病返贫,一切发展都是空谈。”每年全镇累计为 5000 余名村民提供免费超声检查,筛查出早期肝胆疾病患者数百名,全部纳入跟踪治疗??醋旁虿∥源驳呐┗е匦孪碌乩妥?,看着留守儿童在义诊中露出笑脸,我更加确信:健康是乡村振兴的 “生产力”,而我们基层医生,就是守护这份生产力的 “守门人”。

四、爱心传递与乡村振兴:让温暖在乡土间流淌

2020 年加入虾子镇爱心协会后,我的 “战场” 从超声诊室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。我们为留守儿童开设 “健康小课堂”,教他们正确洗手、辨别常用药物;为孤寡老人举办 “送健康上门”活动,送去免费体检和常用药品;联合企业开展 “义诊 + 产业帮扶” 活动,在为村民看病的同时,帮助销售农产品。有一次,我们在兰生村义诊时,发现一位脱贫户种植的辣椒因病虫害滞销,便通过朋友圈、爱心协会渠道帮他卖出 2000 斤。他感动地说:“黄医生,您不仅治好了我的病,还帮我找到了销路!”

这件事让我意识到:乡村振兴需要 “大健康” 理念 —— 不仅是身体健康,更是生活向好的综合提升。如今,我们的爱心团队从最初的 10 人扩展到 100余人,涵盖医护、教师、企业家等各界人士。大家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,在乡间小路播撒希望:为村小学捐赠图书角、给脱贫户赠送鸡苗、帮留守妇女联系技能培训…… 这些微小的行动,正在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温暖力量。

五、荣誉背后的 “初心答卷”:以党员之名践行使命

这些年,组织给了我很多荣誉:区、市级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”“遵义市党代表”等, 但对我来说,最珍贵的 “勋章”,是超声诊室墙上患者送来的锦旗,是田间地头大爷大妈远远喊的那声 “黄医生”。2021 年12月作为党代表出席党代会时,我在笔记里写下:乡村振兴的蓝图里,不能没有基层医疗的一笔;百姓幸福的清单上,健康永远是第一页。

640 (1).webp.png

有人问我:“身体不便,为什么不选择更轻松的工作?” 我总是笑笑:乡村需要医生,尤其是‘带不走’的超声医生。这些年,我带教了5名年轻医生,把 B 超诊断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,我深知,个人的力量有限,但只要能为村民留下一支 “不走的医疗队伍”,我的坚守就有意义。

二十余载,我以身为烛,照亮基层超声医疗的角落;以心为桥,连接医患之间的信任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变的是阶段任务,不变的是 “医者仁心” 的初心。如今,看着乡镇的公路越修越宽,产业越做越强,村民的笑容越来越甜,我更加笃定:乡村振兴的路上,每一个健康的身影都是奔跑的力量,每一份对生命的守护都是对希望的托举。未来,我仍将带着这份执着,用残缺的身躯扛起医者的责任,在乡土间书写属于基层医生的振兴答卷 —— 不为鲜花掌声,只为那句 “我是党员,我是医生” 的庄严承诺,更为千万乡村百姓 “病有良医、生活和美” 的朴素梦想。